看那膠碟!這就是所謂香港「茶餐廳文化」了﹣以最低成本與服務提供食物。
想深一層,這「文化」那值得向外吹噓自豪?這碟排骨,來自長沙灣元州街一間茶餐廳﹣金鈿茶餐廳。(現已結業)
在哪?近元州商場,它旁邊是醉瓊樓(不錯的食店,稍後介紹)。
這個雖是極端例子,但不可不知,膠器皿,受熱力,會變質及放出對人可能有害的物質。 不經不覺,磁器餐具已淡出香港平民食肆好多年了。當一膠碗熱騰騰的粥放在桌前時,大家要心中有數。是自已決定要吃的。
我為何明知還會幫趁呢? 那幾塊蒸排骨的確合格,豬肉有甘味。(希望還有人記得豬肉那甘味。) 只要肉質不太差,做好這個菜有何難? 可是在今天這個要求不是間間做得到,我別無選擇。 (附近有間叫「新匯江」的茶記,位置佳,裝修好,寬淌,但食物太大路了。)
這個餐連例湯與熱飲,當日只不過廿四塊。完全符合以最低成本提供食物的準則。
我經常寫消失了的食肆,大家看完無得吃,掃與。一笑。 其實,這背後引出許多的思考,才是我們談飲說食要旨呢。
(註:「茶餐廳文化」輸出到上海及中國各地,變成高檔高消費文化。不可同日而語。)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