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是我多年前的舊作。米瀾這個筆名,暗示仿蔡瀾風格作品。

最後那句:明年?可能一切已成夢幻,說的真切。

幾年前再到過琉璃厂,橫過大馬路的天橋沒有了,很多胡同都沒了。

今日在電腦中找出此文重讀,如夢如幻。

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

去過琉璃厂街嗎? 那裡賣古董,字畫,碑帖,是一條文化古街,今天我們可能會覺得他的遊客味太重了。 如果有時間慢慢去品味這地方,你會體會到她文化的一面。

坐在路旁的石階上,沒有人會理會你。在你頭頂上,雙雙對對的燕子飛來飛去,你會想起那一首詩?

下午六時半,店鋪陸續關門,方体會到她嫻靜的一面,連那些整天纏著你,在你耳邊叫賣黑市古董的討厭傢伙也下班了,坐在你對面抽煙。大家互望,相視而笑。他一定在想,港客?老子見的不少,嘩啦嘩啦的吵死人,沒有一個像你這般懂享受的。

初夏的天氣,清爽怡人,日照時間又長,這時另一批做生意的來了。是一輛輛小販車,整齊地排在路旁。賣的東西每一檔都不同,什麼小玩意都有,不像我們的廟街,賣的都千頁一律。 老外及港台的大款們買完「藝術品」,陸續的離開,他們可錯過了下面的精采節目。

樹蔭下一個老樂師拿出京胡,拉起西皮二黃來,一個婆婆跟著音樂在吊嗓子。老頭子們在旁邊享受著這免費的娛樂。

口喝了,走到街尾的胡同,有賣食品的小店。如果沒有膽量喝北京地道的酸奶,可樂雪碧這等洋飲品一樣也不缺少。留心一看,他們牆上貼的可不正是周潤發的洗髮水海報?

中國開放改革算來也十幾年了,這等現代化的東西不能叫人驚奇,但誰想到會在這時聽到小提琴的演奏聲呢? 隨著聲音找去,是個戴著厚厚眼鏡的中年流動報販,頰下夾著一個殘舊的芃鈴,拉著一個似曾相識的旋律。是西樂。

聽了半天,啊,對了,原來是著名的孟德爾遜小提琴協奏曲。帶著這麼重「京味兒」的演譯,我還是頭一遭聽到。 我的想像力又來了。他原來是一個地主的愛兒,性好音樂、藝術,有個漂亮的情人。青春正茂的年華,適逄一場世紀酷劫,如今剩下來伴著他的,只有這個當年父親所送的提琴。我拒絕過去問他,因為我寧願相信我這虛構的浪漫故事。

晚了,信步出來,心滿意足。 文化,就活現在北京人的生活中。

(All happenings are true experience. Just a week ago. 無工做?咁得閒,上去走走吧。明年?可能一切已成夢幻)

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﹣

By michael